网友回答:

好多一线教师都是这样的心理,可是待遇问题让老师不得不向职称低头。

 

网友回答:

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老师教书育人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评职称,但职称也是一个老师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老师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只把学生教好是老师最本质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育成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的职称制度是老师向专业性方向发展的阶梯,老师要有一种长远的职业规划,不要把自己定格为“教书匠”,要向教育型专家方向发展,目前教育缺的不是教师,而是缺的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那些教育专家也是从普通老师成长起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梦想。

说30年不评职称的老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有这种想法?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教学业绩差,心里想评职称,但由于受到名额的限制或者硬件不达标等原因造成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积极为评职称创造条件。

现在的教师职称制度与是工资挂钩,而职称工资是教师工资中差距较大的一部分,每年的差距可以高达上万元,放弃评职称就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有一种懒惰思想在作祟,这样的老师虽然口里说好好教好学生,但实际上他们真能教好学生吗?

我们学校也有一位老师到现在的教龄也快30年了,他也口口声声说不想评职称,但他还是准备好了评职称的相关资料,可就是由于自己的教学业绩不怎么样,想评职称都很困难,这也许是为自己找一个借口罢了。

老师好好相书与评职称并不矛盾,很多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为什么要拒绝评职称呢?老师也不可能与工资过意不去吧!职称制度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现在正在不断完善,再说,没有评职称的教师,在退休后始终感觉到这辈子的教育生涯中缺少什么?每当提到教师职称,他们也会有很多抱怨,总感觉到学校领导对他们有偏见或者学校制度不公,不是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而是让学校来背“黑锅”。

 

网友回答:

华中科技大学杨汉文老师,从教30年,却没有参加过教师职称评选,8月12日,55岁的杨汉文确诊为肺癌后躺在病床上对记者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杨老师的情况引起了《人民日报》等诸多媒体的关注。

从腾讯网上信息了解到, 1964年出生的杨汉文,19岁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从教,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学院力学系讲师。今年8月2日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在病床上依然牵挂自己的学生,坦言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为了一心一意搞好教学,甚至不申报职称。杨汉文老师36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教书育人,深受学生喜爱。

这件事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网友们纷纷留言高度评价杨汉文:不为名利,勤勤恳恳,教师中的表率!这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杨汉文老师和现在教师队伍中的一些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些为了职称评聘,打的头破血流的老师;那些为了私利违规补课办班的老师;那些上完课就走人的“佛系教师”.... 这些教师和杨汉文老师相比较,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教师的“不忘初心,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什么才是人民的教师,什么才是教好学生就是最好的老师。杨老师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这才是真正充满含金量的教师,杨老师没有到处去讲座,没有到处去宣传自己的教师,只是在三尺讲台上做好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是杨老师不缺钱吗,他为什么就能把名利抛在脑后,专心于教学工作呢?因为他享受于教师这个工作的本身,据学生们评价,杨汉文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不是那种上完课拍屁股走人的教师,讲课乐于分享,是那种师傅带徒弟的真诚互动。”每节课写满了4块黑板板书。三十年如一日,认真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现在的教师队伍真的需要千万个像杨汉文这样的老师,以德行服人,以才学服人,我想有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杨汉文老师这样不注重名利的人太少了,特别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哪位教师都会经历过职业倦怠,更还何况还有个别大学教师居然做一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同样都是大学的老师,差距却是如此之大?为什么这样兢兢业业的好老师却没有被评上相应的职称,现在又有多少评上职称的人真的就和这个职称相配呢?

能够坦言把学生教好就行了老师又有几人呢?这种境界,我觉得真的是做为教师的最高境界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50多岁患癌症,真的有些令人惋惜,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更长的时间工作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如果把身体透支了,那么,什么理想,什么抱负就都成为泡影了,做老师这一行不容易,能做一个让大家都为自己点赞的老师更不容易,2019年这个夏季,在网络上,我们认识了若干个 因为各种事情而曝光于网络上的老师,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在为杨老师点赞的同时,也希望杨老师身体能尽快地康复,能够参评今年的职称,因为我们都觉得,杨老师是百分之百的有资格胜任所评职称的称号。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谢友友们的精彩评论、热情点赞、温馨关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回答:

任何教师都想评定高一级职称。这位老师也不能外!他那句话恰恰道出了为教三十年的无奈!僧多粥少,指标有限,总有那么一批被指标拒于高职之外教师,他们始终坚守着作为教者的职责,默默的耕耘着!应该为这样的教师点赞!

 

网友回答:

杨老师36年不评职称,一直在一线教学,他的学生都评上教授博导了,而他还只是一个讲师,是初级职称。他说“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直到病重。看了杨老师的遭遇,我想说:令人敬佩!一声叹息!呼唤改革!

令人敬佩!

杨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虽然也有论文课题,却不去评职称。他是真正把名利视如粪土的人,须知讲师与教授工资待遇差得可不止一千两千啊,更不用说其他诸如项目、头衔之类的经费了。

一声叹息!

一个把所有心血都献给学生的教师,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论教学水平和效果如何好,现有体制都不会认可他的劳动和付出,甚至有人还认为他傻。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付诸行动的人,得不到认可。这样的体制,无奈,一声叹息!

呼唤改革!

现在的教师职称制度弊端多多,要评职称,得有论文、有课题、有表彰、有交流、有支教、有师徒结对、有班主任经历,唯独与教学工作量和成绩关系不大。再加上评审不公开,那些混在教育管理阶层里面,根本没有教过几年书的领导们,一个两个都评上了高级职称。而像杨老师这样只会埋头教书,不会拉关系,更不会抄袭论文的教师,只能守着讲师清贫度日。职称改革,快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