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回答: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除了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甚至高中生也有了“科研热”。事实上,我们也不清楚这里面有多少人真正对从事科研有兴趣。但是,只要想做事哪怕“功利”些,没有问题。只是希望她们真的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

之前,小西给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讲座,重点介绍了大学阶段的“十个问题”,最后一个刚好就是“本科生做科研”的话题。我的建议是整个大学阶段都可以,早晚的选择得看考生的能力和时间安排。讨论到大一新生是否要搞科研,就得说到指导老师、学生两个因素。举个小例子:一个指导老师A,指导一个博士生发表了一篇sci一区论文,或者老师B是指导一个本科生发表了一篇SCI二区论文。哪怕后者论文层次低些,很多人也会认为后者更厉害!为什么呢?因为博士生的阶段发表一些高水平论文,在大家看来是应该的。反而,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成果,甚至稍差一些,也是非常出色的。因此,一些指导老师就选择另辟蹊径,在指导学生背后就掺杂了些不同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也并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很多本科生并没有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她们的数据或论文来自指导老师的研究生。记得之前因为这样的事情,已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学生方面,小西鼓励新生或本科生借助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提前参与到一些科研工作中。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搞好课程学习之余再参加。为什么非要提到这个前提呢?和参加竞赛、协会、学生会等类似,前提都是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不能丢,就是认真完成课程学习。也许,有人会说某些课程不够尽心,导师上课有点“水”。不否认真的有,但是也不是学生不认真学习课程的理由。

给大家再举2个小例子,也许会更清晰些。在我做大学班主任期间,有个学生非常出色,也参与过我们的课题。甚至说,自己组建的小团队(3个人)也独立完成了一篇中文论文,但是大二阶段的他就有挂科一门。尽管在重修阶段通过考试,但是也丧失了推免的资格。去年,还有个大四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熟悉科研工作,非常有潜力和能力。在考研过程中,也是初试高分通过,但是却没有能顺利入学。只是因为他本科阶段有挂科,重修依然未过,不够学分,无法获得双证。真的很可惜。我说这两个小例子的原因是想告诉大家,大学阶段想做点科研,或者是兴趣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前提是有精力、有想法,不影响学习即可。

当然,大一新生适合做科研的毕竟是少数,脱离开扎实的专业基础、思维,想做点课题研究非常难。这也是为何很多新生进入导师的课题后,抱着很大的期望,课时进入后是什么样呢?理工类的很多人在洗瓶子,简单的记录仪器的数据,没有搞清楚为何做,怎么做。然后一段时间后,就对这类所谓的“科研”生活失去了兴趣。记得有些专业本科阶段搞过创新班,几十个学生报名,分配给不同的导师后,留下的依然就那么一两人。也就是真正有兴趣的,有想法的,不是吗?因此,小西的建议是在自己定位不清楚的大一阶段,不建议跟风做科研,可以试着多熟悉、了解后再做决定。大三进入某个课题组,不晚,一样有收获的。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坚信好的教育,还是应该给人带来成功体验。以下是我的分享和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大学的环境相对自由,跟着搞科研,本身对你也是一种激励和约束,你在实验室会碰到一帮相对优秀的人,对你的影响肯定是更积极的。

2,如果干出些许成绩,对你的支撑是非常大的。很现实的

讲,在学校评奖助学金、评优秀这都要容易很多;如果以后考研,有成果更明显;即使毕业工作,有这样的经历更受企业喜欢。

3,跟着干科研会培养你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整体形象你。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我虽是教书育人,但同时我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最后在这里我祝福大家的子女能够健健康康成长,能成为优秀的人,变成栋梁之才。谢谢大家!

 

网友回答:

本人建议,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这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关于为什么?

第一,跟着老师搞科研是个很好的平台,你会接触到很多别人接触不到的资源和机会,你所接触的层次会更高些。虽然自己什么不会,自己跟着一点点学就好了,老师不怕笨孩子,就怕不上进的。

第二,大学的环境相对自由,跟着搞科研,本身对你也是一种激励和约束,你在实验室会碰到一帮相对优秀的人,对你的影响肯定是更积极的。

第三,如果干出些许成绩,对你的支撑是非常大的。很现实的讲,在学校评奖助学金、评优秀这都要容易很多;如果以后考研,有成果更明显;即使毕业工作,有这样的经历更受企业喜欢。

第四,跟着干科研会培养你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整体形象你。

我有两个大学同学就是在上学期间跟着老师混实验室,我们工科,他们在实验室里学的东西很多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也让他们在就业时因为手里有真技术比我们高了一个层次,当时真的是相当羡慕嫉妒……

总之,有机会还是希望你跟着学,毕竟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

 

网友回答:

大一学生关注的不应该是跟着老师搞不搞科研的问题,而应该考虑如何获得这个机会的问题。

1.学生跟着老师参加科研可以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打牢基础。

2.学生跟着老师参加科研可以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素养,增长才干。

3.学生跟着老师参加科研可以训练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强化技能。

4.学生跟着老师参加科研可以扩大自己学术视野和圈子,扩大见识。

总之,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越早越好,大一就能参加老师的科研团队那真是福分,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值得珍惜!

最后建议,学生跟着老师参加科研活动,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是要有工作耐心,搞科研也是一个苦差事;二是要有吃苦精神,科研不仅只是脑力劳动,有时体力劳动也不少,加班加点是常事;三是要处理好在校期间科研工作与上课、实习、社会活动、就业、恋爱等关系。

 

网友回答:

大一的学生应不应该跟着导师搞科研?我想你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先问自己两点,第一点,我在学业规定的学习之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嘛,不要自己的课业不学而去做科研,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毕竟才大一,基础课量还是不少的;第二点我参与到其中,是不是能给我有什么样的启发和长进。

说实话啊,很多大一学生刚刚跨入大学的时候,觉得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会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都不知道自己学习究竟会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这时候如果有导师直接跟你说,你来帮我干活吧,那很多人很有可能就觉得自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去了,想都没有想我去干什么,我从中究竟能够学到什么,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长进。

如果说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目的直奔高考而去,跟着高考指挥棒的感觉走,那么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思考。

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给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铭中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的价值取向,虽然这个要求对初进大学的学生来说是高了,但是我们难道不是说从一进大学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去努力,开始学会去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日子里面,逐渐养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养成自己一套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你学会了思考的时候,你就会在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考虑自己该不该去做,有没有介入必要,前提就是你考虑到对你来说哪头更重哪头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