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回答: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回答,中科大博士刘春扬失联15天后在水库找到,一年多时间里5位博士先后丧生,这是怎么了?对于这样的事情本人无法判断,特别是这样敏感的案件,不是谁能说清楚的疑问。

作为普通百姓,一个傍观者,不了解案件来拢去脉,更找不到为什么原因,和作出解释。就是谈一点看法,也是浮浅,表面上的。和猜测为主,根本抓不到问题的实质。

昨日晚上我还在和头条友友,私下议论和探讨此事,都是一阵乱猜,乱遐想,根本无法推理出事件的原由,如一头误水,无从说起。更是茫然,无耐的叹口气,难解之迷。

此事!的确奇俏,这么多知名人士,学者,有威望的人,接连丧生,失联。前前后后,就没有异象和可疑点。真是怪,感到很振惊,又可惜,宿手无策,无耐,更是震撼,震惊。

到底案件原因是为什么,问题根源,起因,出在那里。我们心中很猜想,古计,遐想。是自杀,谋杀,自已有经神问题,还是欠债,是有情仇。还是长期搞科研,头脑萎缩,病变疾病,等等。到底怎么了!我也和题主一样,在不停的问,为什么!为什么!

好了!咋普通人,怎么都搞不明白,更不敢乱猜测。还是交给警方,法律,国家来解决处理吧!事情的原由,会一清二楚的,相信法律的威严,国家能力。

相信一切!法律会还你公道一一

 

网友回答:

惊闻中科大博士生非正常死亡,而且是近期知道博士生集中且数量之多按说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但是想想还是提笔发表一下本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大家要表示对死者表示尊重。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离开这个世界都是死者的权利。但是选择这种方式,让活着的人,特别是死者周围的人,感到很可惜。特别是组织,与相关的导师辅导员等。

第二,我们有关博士生与博士职位设立的组织国家有关部门,是否要考虑有些专业博士职位的设计是否合理。这里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博士研究问题与方向是否和当前,生产力水平,经济,科技,人文,实践性等,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学科研究是否符合当前实践性,与国家财政负担的匹配性是否一致。因为许多博士生职位的研究是无法马上得到社会认可与实用性的。所以博士职位的设立一定要考虑当时历史条件下,博士生与博士生毕业后研究环境与生活安排的问题。包括组织的后续问题,住房,医疗甚至婚姻情感也是要考虑与有人负责联系和关注的。二是,国家要设立博士生与博士规定性的体检与休养制度。至少要建立心里辅导机制心里医生制度。我们不能因为博士生博士知识多,研究问题深,就认为博士生博士在其他领域或者说生活情感方面就是的心应手,其实博士生与博士生活中的困难这些问题,应该有其相当于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服务对象,这种服务也可以采取博士生博士单位自主管理也可以是政府买服务的形式落实到,有服务能力的机构,这样即可以保证博士生与博士工作状态的良好,同时也不会成为政府的负担,也不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三是,建立全国博士生与博士强制休假制度。目前我们国家原来隶属各部位等国家级疗养院,是一种优质国家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包括劳动模范等应该享受其服务。同时也提供了就业途径。

第三,要从国家层面的舆论宣传与制度保障体系。这种舆论体系要有指标与正反指标奖惩双向考核。不光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有基础制度经济制约。对于服务好,没有出问题的单位,就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如果出现非正常死亡,就要处罚性措施,甚少不能以没有发现异常为借口。

第四,建立全社会关心尊重知识,爱护博士生与博士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氛围。包括其家庭重大疾病与困难反馈机制。

总之,我们社会与国家有能力保护好,博士生与博士的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网友回答:

刘春杨是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家住合肥肥西县,一月三十一日凌晨从学校宿舍离开后失踪,二月十四日其遗体在董铺水库大坝芦苇荡中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打捞上岸。据其家人和导师介绍,刘春杨死前并无任何不正常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动,一切真相还在侦查探索之中,所以现在包括警方在内也不好对刘春杨的异常死亡做出什么结论。人生短暂,生命可贵,毕竟死者为大,就请大家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此事,不要信谣传谣,更不要妄加揣测,以讹传讹,就让其安息吧,一切待真相水落石出之后再说。

 

网友回答:

当在新闻中看到报道说,找到了刘春杨的遗体,真是痛心!准备回家的行李还在宿舍里,而现在父母却再也看不到了面带笑容的儿子。学校距离家里并不远,但不知为何刘春杨却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和父母告别。

而近年来,博士自杀的新闻屡次发生,我们扼腕痛惜的同时,不禁想问:这是怎么了?

学业未竟,性命已失。读博,竟是一场拿命在拼的赌博?!为何在自己学业的顶峰放下一切,近在咫尺的未来原来是那样遥不可及!

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单人宿舍里,32岁博士研究生的张东文服下了1克足以致命的毒素秋水仙素,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生前他曾称说,压力无处不在。

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发生一起博士生坠楼事件。坠楼学生为航天学院的博士生,他曾被同学亲密地唤作“旭哥”。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杨宝德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其女友事后分析原因是:出国无望,学术无果,巨大的精神而做出了如此行为。

2018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博士侯京京失联,四天后,他的遗体在杭州钱塘江水域被发现。年仅26岁,却选择了这条绝路。失联前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2018年,犹他大学女博士唐晓琳读博七年都没有毕业,由于巨大的压力选择自杀。

也是在同一年,纽约大学医学院再读华裔女博士安德莉亚. 刘在学校的宿舍内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

令人羡慕不已的名校,令人羡慕的博士头衔,他们在自己的博士之路上走的却如此艰难。内心的煎熬外人无法体谅,压力之大我们也无法想象,但是他们离开的决绝却令我们深深痛惜。

不想评判每个人的抗压抗挫能力,不想评说每个人积极乐观的态度,更不想批评每个人的认识自己的程度。他们在自己的学业上一路努力,内心的无助根本无法表述,更多的人只是看到了成绩,却看不到每个莘莘学子为了成绩背后的汗水甚至泪水。

生而为人,不是机器,有血有肉的孩子,一路奋斗,在学业顶峰,生命却戛然而止。心痛!!

 

网友回答: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急需建设。我觉得这个是两方面的教育,一个是家庭教育,一个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今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研究生自杀事件,之前我还写过专门的一篇文章,被报到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名校的毕业生,而且基本都是临近毕业才选择了自杀,而自杀的原因基本都是和毕业论文有关或者是和导师的关系。

1、我们的家庭教育缺失在——我们只教会孩子如何成功,没教会孩子面对挫折

我想到有一期爸爸去哪儿,那个的嘉宾是世界冠军,我忘了是邹市明还是杨威。孩子觉得爸爸这么厉害,我自己也要做到事事第一,甚至以后也要成为世界冠军,不然就觉得很失败,会哭鼻子,会很沮丧。有一次嘉宾故意输了,并且让孩子接受失败。他说:我不会只教我的孩子你一定要拿第一,我还要教给他,人人都会失败,但是失败了没什么,你可以继续战斗。没有人的路会一帆风顺,自然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接受失败才能迎来第一次的成功。

2、我们个人要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这些博士,甚至研究生基本都是名校毕业,从本科开始的履历就很光鲜,当我们看到时,只会觉得羡慕,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想不开,明明人生可以有舍有得,哪怕你不继续读下去,放弃了,你仍旧有比大多数人光鲜的履历。我试着解读下他们:

他们是我们眼中的学霸,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高中学校宣传的榜样,激励着一代代的学弟学妹;他们是邻居亲戚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邻居家孩子的阴影。他们从小顶着各种光环,他们从小一帆风顺,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是别人眼中塑造的完美的存在。当发现自己无法毕业或者无法就压甚至无法达到自己预期时,他们崩溃了。他们不能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但是孩子,你不要忘了,你不是神,你也是人,是人都不可能完美,何必对自己那么苛责。人生的道路也不只是读书一条路,你除了读书也不是什么都不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柳暗花明后,你发现其实人生还可以这样活,舍弃了那些,还有上帝给你开的另一扇门。

3、我们的大学研究生教育

如果一个是个例,那么接二连三的发生事情,那我们的教育绝对出了问题。

急功近利的导师,为了完成自己的学术或者一些挣外快的活动或者出名,而不管自己的学生,研究生大部分都是自生自灭状态。如果他们自己能玩的了,不需要你指导,还需要导师干什么。

我们的大学只负责教技能,而总是忽视对他们的心理辅导。

关于论文这件事情,近几年国内国外也总是爆出各种丑闻,而这也是好多事情的导火索。

关于研究生教育到底要如何发展,国家确实要好好想想了。